作者: 上google必须翻墙吗

认识「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当心身体 6 大警讯

  • 作者/照护线上编辑部
  • 本文转载自 Care Online 照护线上《迎战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免疫治疗突破治疗困境,血液科医师图文解说》,欢迎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订阅支持 Care Online 喔
  • 加入照护线上 LINE 官方帐号,健康资讯不漏接

60 多岁的张女士因为肺炎呼吸衰竭而插管住入加护病房,检查後赫然发现腹腔有颗巨大的肿瘤,对周遭器官造成压迫,经由切片诊断是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简称DLBCL,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台北荣民总医院血液科王浩元医师回忆,虽然当时病患的状况不是很好,但在与家属详尽讨论後,决定开始积极治疗,因为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有机会可治癒。

王浩元医师说,「我们非常小心的调整药物剂量,让肿瘤逐步缩小,肺炎也顺利好转。患者转到普通病房继续接受治疗,成效相当不错,目前已经接近五年了,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都没有复发。」

「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的治疗目标是治癒!」王浩元医师说,「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不仅在第一线治疗就有 6 成治癒率,治疗反应不佳或复发的患者除了既有的拯救式化疗及干细胞移植外,今日更有免疫及细胞治疗可用,透过基因工程可让免疫细胞精准且持续歼灭癌细胞,提升顽固或复发型淋巴瘤的治癒率。」

源自免疫细胞的淋巴癌

淋巴瘤就是淋巴癌,源自「原本应该保卫身体的淋巴性白血球」转变为癌细胞。

淋巴瘤可分成两大类,「何杰金氏淋巴瘤」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王浩元医师指出,如果是「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病理切片,在显微镜的视野下,癌细胞通常只有少少几颗,要很用力地寻找。相反的,如果是「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病理切片,视野所见大多是癌细胞。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又可再依肿瘤的生长速度区分为病程较和缓的(indolent)与病程较快速的(aggressive)淋巴瘤,而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的癌细胞生长快速,病程发展迅速激进,若未及时治疗,病人可能在几周到几个月内就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及早发现与治疗疾病非常重要。

六大警讯,当心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关於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症状,一般会谈到「大 B 症状(B …

Read More..

COVID-19 疫苗副作用——月经失调

电影《美人心机》(The Other Boleyn Girl)里,「王后不再流血了!」(”The queen no longer bleeds!”)这句直指王后停经的话,暗示着抢生子嗣,宫廷权斗的契机。随着时代演进,当今女性不见得都背负着为夫家传宗接代的使命,月经却依旧在性别政治和私人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也难怪不少女性总是以虔诚的心情,忠实记录定期的来潮。

月经失调是疫苗惹的祸?

自从 COVID-19 疫苗开打以来,世界各地不断传出虚实难辨的副作用灾情,月经紊乱不免也成了讨论的主题之一。及至目前为止,无论是卫福部疾管署网站的 COVID-19 疫苗介绍,还是台湾使用的各厂牌中文说明书,都没有提到月经问题,可见这原本或许不在疫苗开发团队的意料之中。更别说遇到月经迟来、早到,抑或是经血排放量改变的女性,第一时间未必会联想到是疫苗惹的祸。

2022 年 1 月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妇产科》期刊的研究,首先观察到 COVID-19 疫苗会稍微改变月经周期,但对出血的天数没有影响[注 1]。几乎同时,挪威公共卫生学会发表的论文,却认为 COVID-19 疫苗会缩短月经周期,增加或减少出血天数,以及增加经血排放量[注 2]。同月,《英国医学期刊》编者序,以英、美和挪威的统计数字讨论 COVID-19 疫苗扰乱月经的现象,假设二剂疫苗之间的间隔长度扮演了重要角色,并驳斥疫苗造成不孕的谣言[注 3]

尽管上述期刊和近来的媒体报导,让这些案例听起来像是新闻,人为介入免疫系统而导致经期混乱的现象,并不是第一次在历史上发生。

历史案例

在明代医家万全的医学着作《痘疹世医心法》中,提到:「女子种痘,经水忽行,暴暗不能言语。」有些学者望文生义,说这名十六世纪的妇女,因接种「人痘」(天花疫苗)而月经不调,即是免疫史上的第一个案例。但中研院史语所的研究员邱仲麟解释,「种痘」一词在明代是「出痘」的意思,因此与疫苗无关。

相较之下,现代医学的纪录就明确许多,没有争议。1913 年时,纽约有家医院施打伤寒疫苗的女性护理人员中,53% …

Read More..

2022欧洲歌唱大赛是什麽?本届5首亮点歌曲必听、3首冠军神曲回顾

心动瞬间_

一年一度的欧洲音乐盛事「欧洲歌唱大赛」,
即将在 2022 年 5 月 10 日正式开跑!
欧洲歌唱大赛今年有哪些国家参与?
又有哪些精采歌曲跟厉害的国家代表?
就让 VoiceTube 用这篇文章来为各位一一解答!

一年一度的欧洲歌唱大赛即将登场!今年哪首歌曲最深得你心呢?2022 年度的第 66 届欧洲歌唱大赛即将於 5 月 10 日及 12 日进行预赛,并於 14 日举办决赛。现在就跟着 VoiceTube 一起来了解欧洲歌唱大赛,认识今年的几首亮点歌曲!

(图/IMDb)

欧洲歌唱大赛介绍

欧洲歌唱大赛(Eurovison Song Contest)是一项由欧洲广播联盟(EBU)主办的歌唱竞赛,第一届於 1956 年举行,是目前世界最大型的歌唱竞赛。每一年,欧洲各国都会派出歌手或团体代表,带着自选歌曲参加。想要夺冠,还得先经历层层关卡,包括释出歌曲的音乐绿影带并通过的初赛、决赛。由於赛事名次是由观众票选,所以受到观众喜欢更为重要。每一届的冠军国家则成为下一届欧洲歌唱大赛主办国。

迄今得过最多冠军的国家为爱尔兰(Ireland)。七次的夺冠纪录中,1992 年至1994 年更是蝉连三届。

2022 年欧洲歌唱大赛相关资讯

Read More..

想教导孩子,提升数学成绩?关键在於父母的心态!

  • 作者/numeracy

孩子还在小学阶段时,爸妈如果时间允许,多半会帮忙看看孩子的功课。有些父母特别认真,会陪孩子一起写回家作业。照理来说,有父母的客制化指导,理当成绩会有所进步。然而,几年前有一项研究发现一件残酷的事实:某些父母花越多时间指导,孩子的数学成绩反而越差。

适得其反的数学陪伴研究中这麽说:「在缺少 XXX 的前提下,尽管父母立意良好,愿意指导孩子写作业,但这项举动却适得其反(backfire),对孩子的数学成就有着负面影响。」

这个 XXX 就是「对数学的正面态度(positive math attitude)」。用更学术一点的说法就是,这些父母患有数学焦虑,例如害怕、讨厌、认为不实用等等对数学的负面态度。

研究结果说明什麽?

研究针对四百多组低年级家庭,进行长达一年的调查,包括学年初、学年末孩子的数学成绩比较,以及学年中调查家长的数学焦虑程度。後者有几套常用的问卷,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欢迎留言「+1」,之後我们再来将几套问卷翻译给大家。

研究发现,当父母有严重数学焦虑时,父母越帮助孩子写回家作业,孩子成绩会越差。

这边的 y 轴「预期一学年的数学成长」即是字面上的意义,1.0 表示学了一学年,也具备了一学年该累积的数学能力,0.8 则表示只有学到 80% 的能力。可以看见,如果父母有严重的数学焦虑,认真教了孩子一年,孩子却只能学到六成。讽刺的是,这些父母不帮孩子看作业,孩子的成绩还比较好。跟同样不怎麽教,父母也没有数学焦虑的孩子差不多。

挖掘背後的原因

明明小学数学难不倒爸妈,为什麽会有这种让人丧气的「越教越差」结果呢?研究发现,这可能是因为数学焦虑的父母在不经意间作了以下几件事:

  1. 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讨厌数学、认为数学没用等想法。这些由父母传递出来的负面态度会让孩子失去动力(demotivate),从而减少学习的心力、时间。学得比较少,容易表现不佳,表现不佳,接着孩子便也开始对数学感到焦虑。
  2. 当孩子表现不好时,有数学焦虑的父母容易较没耐心,或流露出挫折感。这其实不一定针对孩子,有些只是连结到自己过去的学习经验。但,这样的态度对孩子来说可能是种无形的惩罚。
  3. 当父母有数学焦虑时,比较倾向使用固定的思考模式与解题策略,如果跟学校老师的解法不同,但双方又各自坚持己见时,孩子就会感到困扰。

不需要放弃与孩子互动

老实说,这项研究结果还真是有些令人丧气,明明是为了孩子好,到头来却好像害了孩子。「我可能也有数学焦虑,那以後我还是不要教孩子好了。」或许有爸爸妈妈此刻已经这麽想了。从研究结果来看这样或许会有帮助,而且还落得轻松,可这终究是比较消极的做法,我相信原本就愿意花时间陪孩子写作业的爸妈,应该会希望能有更积极的应对。

答案也不难,其实就是只要我们为人父母不害怕数学,能对数学具备正面、积极的态度,或是在教导孩子时,能先具备一些简单的教学知识,引导技巧。这样应该就能避免越教越差的状况。更重要的是,往好方面想,这项研究至少有可能打破了一项迷思:

数学不好不一定是「遗传」,更有可能是後天不经意的互动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只要是後天因素,就是我们能一起克服的。之後,我们将分享更多帮助爸妈与孩子互动数学的小技巧,与更多有价值、有趣的研究成果!

参考资料

  • Maloney, E. A., Ramirez, G., Gunderson, E. A., Levine,
Read More..

莫德纳曾经是失败的新药,如今却是完美的疫苗!——《疫苗商战》

  • 作者/古格里.祖克曼(Gregory Zuckerman)
  • 译者/廖月娟、张玄竺、锺榕芳、黄瑜安

莫德纳的研究人员第一次做实验时,利用的是几乎「全裸」的 mRNA,他们在实验室里创造出一种包含指令的 mRNA 分子,只包覆一层非常粗糙的化学物质,就将它直接注入体内。这种裸露的 mRNA 能反覆实验,使小鼠体内生成足够的 VEGF 蛋白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Z 因此寄予厚望,希望利用莫德纳的 mRNA 技术来制造心血管药物。

然而,到了 2013 年初,显然 VEGF 蛋白质的生成是个例外。莫德纳团队试图研发可以治疗其他罕见疾病的 mRNA 分子,发现几乎无法生成足够的蛋白质,无法帮助任何人。几乎所有进入体内的 mRNA,在进入细胞之前,就被核酸酶(nuclease)切割、消灭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莫德纳的研究人员用 LNP(脂质奈米颗粒)把 mRNA 包裹起来,有这个保护层,mRNA 就能顺利进入细胞中。早在 1970 年代,兰格(Robert Langer)等人已经开始利用脂质和其他物质做实验,最後发现这些物质能保护像 DNA 和 RNA 这样大而复杂的分子,使其容易进入细胞中。於是莫德纳用 LNP 把 mRNA 包裹起来,创造出更有效的分子,注射到肌肉时,LNP 能把 mRNA 直接送到腋下的淋巴结,就像搭上顺风车,进入免疫系统的中心。…

Read More..

苏和子维怎麽了?——从《华灯初上》看小妈妈出养心路纠葛

  • 文/鸡汤来了萧子乔
  • 校稿/鸡汤来了张芷晴、陈世芃
  • 制图/鸡汤来了特约美术黄佩甄
  • 编辑/鸡汤来了萧子乔

连续剧《华灯初上》中,不仅有日式酒店里复杂的同事情谊,更有下班回到家中更难解的收出养母子纠葛。苏庆仪(以下简称苏)与子维走在路上,当子维对旁人说出「这我乾妈」,苏只能假笑附和;苏割腕自杀後,子维心急如焚把苏送上救护车,苏说了一堆话却还是无法说出口「不只是乾妈」……。

面对早已挥别,却近在眼前的亲子关系,苏如何一次次咽下自己的复杂心情?

苏谋划夺回儿子的安排看似「不懂感恩」萝丝,其实正反映当年怀孕,在无家庭经济或家人支持下,不得已出养自己亲生骨肉,对於一个青少女而言是生理更是心理的切身之痛,不只影响着青少女时期的苏,更影响了她日後的性格与追寻幸福的态度。

「我应该要谢谢你,但我讨厌只能谢谢你的自己」-《华灯初上》苏庆仪

小妈妈苏:不得已的出养,成为一生的重担

剧中的苏,明明是被叔叔强迫而怀孕,却由她独自承受污名与痛苦,成为小妈妈的苏难以独自承担扶养责任,决定出养亲生骨肉。多年之後,成年的苏藏着这个挥之不去的秘密,成为生活中的反覆拉扯的心理纠葛。

虽然剧中演的是1980年代的故事,而随着时代推进,今日的未成年小妈妈数量仍不容小觑。行政院户政司统计,近十年来(2010-2020)15-19岁未成年少女生育率皆为4‰。以2020年为例,诞生超过2000名未成年小妈妈(2020年15-19岁少女共有约551607位*4‰=2206)。

虽然每个小妈妈怀孕的原由不尽相同,但当物质与身心条件未成熟,部分小妈妈会选择出养。有质性研究深度访谈六位出养孩子的妈妈,发现社会对小妈妈及出养人的污名,成为亲生母亲一辈子脱不去的重担。

「无力」的小妈妈:选择出养多是为孩子好

台湾学者以儿福联盟接获出养个案的访谈内容统计,发现小妈妈决定出养孩子的5大因素为:经济问题、家人无法支持、无力照顾孩子、教养问题、希望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身心尚未准备好,物质与心理上的资源不足,以及希望无辜的孩子仍有好的发展,是小妈妈在未成年生育的状况下,选择与亲身骨肉说再见的关键。

---以下爆雷---

当苏听见子维叫自己乾妈:出养重聚成为重大课题

特别的是,苏的出养并非从此和亲生儿子不复相见,而恰好是将抚养权交给朝夕相处的好闺蜜萝丝。国内外研究指出,与出养子女「重聚经验」是一段复杂的情绪之旅。而苏的重聚不只是一段旅程,更是紮根在生活每一个细节中的纠葛,心情肯定更为复杂。

当苏与子维相处,时时刻刻将苏拉回当年的记忆,再次经历着伤痛的焦虑,同时也因重新与儿子连结而感受疗癒与释放。这或许正是苏即便心里经历着翻云覆雨,仍乐於与子维出门逛街,以感情最好的乾妈/乾儿子相称的原因。

另一方面,在萝丝入狱,苏「代替」萝丝照顾子维时,就像是苏与儿子的「关键重聚」;萝丝出狱後,苏则感受到与儿子「重聚後被迫分离」的痛苦。苏与子维没有拉开距离、保持界线,却也没有重新建立妥善的关系定位、重聚意义,使得苏的心理一直卡在模糊不清,不知自己意义为何的状态,成为最後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苏&子维的刚刚好距离?拉开距离VS有预备的重聚

或许,成为小妈妈情非得已,出养也是无奈之下的选择。然而今日的我们知道,身为出养者,和亲生孩子的距离和意义都需要更明确的定位、更有意识地处理。

  • 选择1|拉开界线、生活圈不重叠
    亲生骨肉的情感连结渴望无可厚非,然而既已出养,双方皆需要注意拉开生活距离,建立适当界线,避免情感与出养决策互相矛盾,造成复杂的心理纠葛。
  • 选择2|讨论後相聚,厘清彼此关系与意义
    若因任何一方希望重聚,出养者、收养者、孩子都需要有心理准备,并在有预备的前提下,一同面对新的角色意义与关系定位,过程中有相关单位协助引导较佳。

出养小妈妈可以怎麽做?相关资源:

  • 卫福部社家署儿童及少年收出养流程
  • 儿福联盟出养服务介绍

如此以来,才能保护出养者、收养者,也保护孩子,有面对彼此更适当的界定与勇气。期待今日的「苏」与「子维」都能找到更适当的距离,更舒心的关系。

  • 延伸阅读:步母後尘?《2049》母女小妈妈人生的走向差别
  • 延伸阅读:《华灯初上》关系纠葛剖析专区

参考资料

  1. 王枝灿(2003)。家庭面临出养事件之因素与需求分析。儿童福利期刊,4,111-131。
  2. 郑君纹、刘世闵(2011)。一位未婚女性在青少女时期怀孕的生育决定与出养经验之叙事研究。教育科学期刊,10(2),139-172。
  3. 杨淑宜(2015)。亲生母亲与被出养子女的重聚经验探究。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工作学系未出版之硕士论文。
  4. 行政院重要性别统计资料库:未成年妇女生育率。
  5. 行政院重要性别统计资料库:现住人口数按性别及年龄分。

Read More..

面对痛苦的遗传性疾病时,我们选择道德还是解决苦痛?——《窜改基因:改写人类未来的 CRISPR 和基因编辑》

对生殖细胞进行基因编辑,这件事最主要的争议在於有人担心如此一来会制造出基因体变强的超级人类,他们变得更高、更快、更吸引人。

其实,对於这些特徵的遗传基础,我们所知相当有限。但我们确实知道,要用这种方式来强化人类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些特徵大部分是许多遗传变异相互影响产生的结果,对於最後呈现的样貌,每一个遗传变异都有些许贡献。要对这些遗传变异进行足够的编辑致使特徵产生差异,是做不到的。

基因编辑本身的复杂性和所需要的成本,也说明我们不太可能把这项技术用在让父母确定他们的小孩可以有蓝色眼睛搭配金色头发,或黑色皮肤和姜黄色头发,或者任何想要的特徵组合。

不过,人类基因体中也有些单一且独立的遗传变异,会对个体产生可预测性极高的巨大影响,而且这些影响有高度的病理性质。这才是对生殖细胞进行基因编辑的争议所在。

折磨人的遗传疾病——勒-奈二氏症

勒-奈二氏症是一种遗传疾病,患者的症状既严重又吓人,几乎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罹患这种疾病的男孩(几乎只有男孩会受到这种疾病影响),要忍受严重的关节疼痛,肾脏功能也不正常。

这是因为有大量尿酸沉积在患者身体各个部位,就跟成人常罹患的痛风一样。痛风病人常说,那种痛楚是你所能想像得到的疼痛里,最椎心刺骨的一种。现在,各位想像一下,罹患勒-奈二氏症的男孩得要承受这种折磨。

令人难过的是,这还不是最惨的状况,勒-奈二氏症的病童会发展出许多带有伤害性的神经行为,其中最恼人的就是自残行为,包括四肢和嘴唇的大面积咬伤。为了预防这种状况,大约有百分之七十五的病人,身体多数时间是受到约束的,而且这通常是出自於他们自己的要求。

勒-奈二氏症的病童很少活过二十岁,最常见的死因是尿酸沉积导致肾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还算容易处理的问题,但这也给病童的家人和临床医生带来令人心碎的道德困境。对许多勒-奈二氏症的病人来说,活着就得忍受身体极大的痛楚,那麽,处理肾脏问题来延长他们的寿命,是合乎道德伦理的做法吗?

矫正基因遗传缺陷所遇到的困境

就算我们拥有正在发展的基因编辑技术,要矫正病童脑中的遗传缺陷依旧相当困难。因为人脑有一种特殊屏障,可以阻止身体其他部位的「污染源」进入,所以药物和其他制剂要进入脑部组织可谓难如登天。

各类脑细胞当中,神经元很可能是我们真正会执行基因编辑的对象,但神经元是一种不会分裂的细胞,遇到这种细胞,基因编辑的效率往往会下降。而且,人脑大约有一千亿个神经元,这又是另一个大问题。

再者,我们无法确知神经伤害发生多久之後,就会变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我们不知道有多少时间空档可以用来执行基因编辑。

基因编辑技术遇到的道德问题

假设我们已经知道一对夫妻有可能生下罹患勒-奈二氏症的孩子,如果能够尽可能地及早干预,让症状无从发生,这样不是比较好吗?

理想情况下,医疗干预措施会在生命最早期,当生命还是单一个细胞的时候就介入。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既然这一颗单细胞受精卵最後会分化成人体的七十兆个细胞,那麽,何不直接矫正受精卵的突变序列就好了?

这样的方法并非只能应用在勒-奈二氏症。杭丁顿氏舞蹈症患者拥有一个会引发致命性神经退化的突变,虽然有些患者在童年时期就发病,但常见的发病时间在成年晚期。

到了这个时候,患者通常已经生育後代,他们除了知道自己正面对非常可怕,令人极度沮丧的退化现象,还会知道自己的每个孩子都有百分之五十的机率会遗传到这颗基因手榴弹。

当临床医生一知道某个家族有杭丁顿氏舞蹈症的病史,就对受精卵进行基因编辑,确保这个突变不会继续传递下去,这不是很好吗?每一个经过编辑,又重新植入母体的受精卵,都可以发育成一个崭新个体,基因编辑可以阻止这个令人绝望的状况在家族谱系里继续蔓延。

透过基因编辑,我们甚至有可能在恐怖的疾病发生之前就加以阻止,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面临的道德困境会有所转变吗?在道德层面上,现在已经不再需要证明这种做法的正当性了吗?现在,我们的处境是要去证明不作为的正当性吗?

——本文摘自《窜改基因:改写人类未来的CRISPR和基因编辑》,2022 年 1 月,猫头鹰出版社。

Read More..

「千足虫」马陆,真的有 1000 只脚吗?

每个人应该都见过马陆,但肯定几乎没有人会愿意去细数马陆共有多少只脚。

「马陆」指的是倍足纲的节肢动物,我们在山区潮湿的环境、落叶堆里、石头下,都有可能会发现这群外表细长圆筒状的动物。

比如说,你若在台湾北部的郊山健行游玩,便常有机会遇到福尔摩沙山蛩(Spirobolus formosae formosae)这种马陆。福尔摩沙山蛩属於本土马陆中的「大家伙」,体长可达 10 公分,并且牠们的数量不少,是相当容易引人注目的种类。

全世界已知的马陆至少有 10000 种,寿命一般介於 1~10 年之间。大部分的种类行动迟缓,喜欢栖息在潮湿阴暗的隐蔽环境,但也有少部分种类能适应较乾燥的环境。

马陆通常会在土壤表面穿梭,以死亡的植物残骸、落叶等腐败的植物性成分为食。部分种类的马陆还能取食真菌、吸食植物汁液,而世界上也有少数杂食性的马陆会取食动物残骸。

有些马陆偶尔也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像是拟旋刺马陆(Pseudospirobolellus avernus)这种体长小於 3 公分的马陆,有时便会沿着门缝、窗缝爬进潮湿的地下室或低楼层的住家。我们所栽种的盆栽,或者花市买来的培养土也可能因夹带了特定马陆的卵而导致牠们出现在室内。

名符其实的「千足虫」?

马陆是节肢动物中,足的数目最多的一群。或许部分人对马陆这类「脚太多」的生物总有莫名恐惧感,特别是体型较大的种类,一些人见到牠们会感到心里不太舒服。

但是关於马陆的「脚」,确实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应该很多人都听过,马陆又有「千足虫」之称。马陆的英文名称 millipede 源自拉丁文,其中milli 意指「千」,而 pede 则意指「足」。但牠们真有 1000 只脚吗?还是说,只是个夸大的形容而已?

先来认识一下马陆身体的基本组成。马陆的躯干拥有众多的体节,大部分的马陆,体节数目一般在 20~100 之间。除了身体前端及末端的少数特定几节外,大部分的体节,每节均长有 2 对纤细的脚。

马陆的躯干确实长有非常多脚,然而大部分的马陆,脚的数量大约介於 40~200 对之间。也就是说,许多马陆其实只有 80~400 …

Read More..

只认识「茄子蛋」、「告五人」?带你认识问鼎金曲奖的10大独立乐团!

前一阵子刚出炉金曲32的新科名单,妞妞们是不是也都有守在电视机前面关注呀?妞编辑这次特别整理出了十大独立乐团,带大家认识那些曾经问鼎金钟的乐团们!如果你也对现正夯到不行的独立乐团有兴趣的话,看下去准没错!

独立乐团1.告五人

Source:告五人 @FB

以〈爱在夏天〉、〈披星戴月的想你〉红遍大街小巷的告五人乐团,目前团员为男主唱兼木吉他手潘云安、女主唱犬青及鼓手哲谦、 Bass老师展哥、Jason哥以及客座吉他手豆浆哥。一开始在宜兰高中吉他社发迹,而2017年10月发行首张EP《迷雾之子》,即获得2018金音奖最佳新人(团)奖,在2020及2021年皆分别入围金曲四大奖项,〈在这座城市遗失了你〉更成为一股年轻潮流!还没听过告五人的歌曲吗?立即点入连结收听!

独立乐团2.麋先生

Source:麋先生@FB

麋先生以多变的曲风,意识清晰且犀利到位的词作风格,再加上主唱圣皓特殊的嗓音和独到的舞台魅力,五人(主唱圣皓、木吉他手喆安、电吉他手小B、贝斯手以诺、鼓手逸凡)在舞台场上爆发力十足,以专辑《马戏团运动》首度入围第25届金曲奖,并获得最佳乐团奖,神秘酷翻又大胆创新,其中〈马戏团运动〉更唱出人性中的各种面向,回应这个世界产生的所有偏执,2021年更与任贤齐合作《别怕》,在面对後疫情时代,拥有更坚强的信念。

独立乐团3.落日飞车

Source:落日飞车@FB

落日飞车自2011年成团,《芭莎诺娃Bossa Nova》一发行即造成市场的轰动,想说却不说的坚持,展现这个世代难能可贵的浪漫、似是而非的冲突,再加上复古的拼贴,打造了落日飞车拥有一群死忠的台湾及日本乐迷,陪着他们一起度过日复一日的落日魔幻时分,横贯音乐之旅。2020年,落日飞车推出〈Candlelight〉,在youtube上获得近百万点击次数,2021年在第32届金曲奖,以专辑「SOFT STORM 柔性风暴」获得最佳乐团奖,实至名归!

独立乐团4.茄子蛋

Source:茄子蛋@FB

茄子蛋於2012年成立於台北,由主唱兼键盘手阿斌、吉他手阿德及阿任组成,以闽南语创作树立个人风格,2018年〈浪子回头〉成了家喻户晓的歌曲,在YouTube累积超过6,700万次观看次数,成功拿下金曲最佳乐团奖,2019年推出的〈浪流连〉更入围了金曲奖年度最佳歌曲,从茄子蛋的音乐里,可以听出自然流露的乡愁、人生感悟,用台语大声地唱出台湾的独特风格。

独立乐团5.美秀集团

Source:美秀集团@FB

美秀集团由主唱兼吉他手狗柏、吉他手修齐、键盘手冠佑、鼓手锺錡以及贝斯手婷文组成,乐团风格是带有复古台味的摇滚和民谣结合之作,2019年《电火王》入围第30届金曲奖,包含最佳乐团奖、最佳新人奖、最佳装帧设计奖等三大肯定。其中美秀集团的〈卷菸〉更是在youtube上突破百万点阅,「对不起我骗了你,卷菸的菸草不来自後山」本土情怀高张,却带出了「新台味」的美丽。

独立乐团6.YELLOW

Source:YELLOW@FB

YELLOW由主唱黄宣、贝斯手曹玮、鼓手陈彦丞、吉他手林庭钰、键盘手吴至杰组成,其代表作为〈不开灯俱乐部〉和〈羊皮先生〉,不从一般的视角而选择从爱情的独特角度切入,显示出戴着面具下的男欢女爱,给出与他人迥异却到位的诠释,也因此勇夺第30届金曲奖「最佳单曲制作人奖」,如果还没有听YELLOW作品的人,不妨点入连结收听,包准满意!

独立乐团7.厌世少年

Source:厌世少年@FB…

Read More..

那些年,我们一起听的陈绮贞


几乎快要忘记哪一天,我脑里响起了这段旋律。

「离开你的我,不论过多久,还是会寂寞。」时常对照着自己落败的华丽爱情,心虽有不甘,但也无可奈何。双手一摊,恋人们的琐碎物语,剩下些许值得纪念的回忆。又想起了这首歌,忍不住哼唱着。
当年怎麽样都不懂「也曾想过躲进别人温暖的怀中,可是这麽一来就一点意义也没有」这句歌词,谈了几段失败的恋爱,慢慢地,懂了自己在爱情里的自大与怯羞,那无以名状的骄傲,引领着我走向那条寂寞康庄大道。
「别劝我回心转意 这不是廉价的爱情 看着我 对我说真爱我」其实,只要劝我回心转意,我可能就答应了。对於情感上做错的决定,总是想到这首歌。
还是会寂寞

猛一觉回想,距离听陈绮贞的音乐,几乎就快要是20年前的事情了。
还记得1998年的时候,应该是当她一发行《让我想一想》这张专辑的时候,那时念大学的我就很快地对这位创作女歌手有极佳好感。好似她能说出某些我们寂寞心声,「让我想一想」一曲更是曾经我多年在KTV的必点歌曲(後来就变成了「旅行的意义」(笑)
让我想一想

我还记得这张专辑制作的质感极佳,暗色的封面带着有点光泽,好似要我们努力看穿些什麽,但,陈绮贞岂是一个这麽容易被人看穿的女歌手呢?我觉得即使她歌词里的情爱态度对我们普罗大众相当有共鸣,但我始终觉得,陈绮贞是有意识地,筑起某种防卫高墙,让歌迷好像看得懂她,却又无法说出,你到底懂了她什麽。

《让我想一想》这张专辑中我第二喜欢的就是这首微凉的你

这一切应该归於陈绮贞私底下带着浓烈的神秘主义使然。无怪乎会有人用仙女来称呼她了,因为只有仙界的人会这麽隐讳。
之後就是发行了《还是会寂寞》这张专辑,我还记得当年我买给了女朋友,後来我又弄丢自己的,结果这张专辑买了三次,这大概也是少有的记忆。关於一张专辑可以买三次的,在我人生之中绝对只有这一次。
陈绮贞发行《吉他手》那张时,我刚好当兵退伍,这张专辑其实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吉他手」,反而是跟《蓝色大门》合作的这首主题曲「小步舞曲」,

因为太喜欢《蓝色大门》这部清新自然的青春爱情电影,这首歌更是合衬万分,其实桂纶镁的银幕形象跟陈绮贞还真有几分神似吧,所以会让我觉得,陈绮贞唱出来的歌词,就是桂纶镁的心情。
我觉得陈绮贞真正大爆红,莫过於「旅行的意义」这首歌,这曲堪称是让过去陈经营的校园民谣系女歌手,正式华丽地成为主流大众通俗音乐文青教主。
旅行向来是台湾人心中最渴望的现境脱离,从旅行出发到异地,好像我们就会成为另一个理想的人。
这曲就是有种让人想大合唱的魔力

「说不出离开的原因」
这句话实在正中我们贫乏的枯萎心灵,总得离去,才知道,留在这里的理由。
《华丽的冒险》这张专辑我更喜欢的还有「Self」这曲,其实多半人把陈绮贞视为有种仙女飘飘感,但这曲硬是剽悍地让你体悟到,她其实内心应该住一个摇滚汉子。「就让我用力砸碎轻声的诺言」,昔日的仙女,可以让你看见,她并不是那麽质净地只唱小清新而已。
後来对陈绮贞的专辑反覆聆听度没前四张来得高,但听到她要开个展的时候,其实内心确实像个小粉丝一样,像是要跟过去的记忆重新交手,那样的兴奋。
这天来到华山售票处

进门就有个巨大的「我」字,对於这个名为「移动的房间」主题,我们来看看她会展现什麽样的「我」

老乐迷看到这个会哭吧!这是时代的眼泪呀,没经过那时代不会懂这是啥!

大家都知道陈绮贞会吹小号,这张好青春呀(我当年也有吹单簧管照片)

这个水槽里的投影其实蛮有意思的

从侧面看真的有点像桂纶镁!

这个其实蛮厉害,运用最新声谱分析互动科技,只要观展者对着麦克风念出墙上发光的词汇,就将陈绮贞的文字化为墙上的符号动画。但当天入场的人好像都不敢念,大家都太害羞了吧。

这段有些互动投影效果其实蛮有趣的喔!

如,这个走向前就会用文字堆出陈绮贞的图像

这个则是碰触桌上物件後会投出对应的影像。

全场的投影效果,我最後转一圈的定格很不错哈哈。我想特别说一下这个场让你身置於全投影的概念,其实蛮有趣的。

这段是全场投影最长的一段画面吧。这好像是环状LED大萤幕来表现动画效果与歌曲,现场听很震撼的,连二楼也听得到。

蛮喜欢这几个灯箱的图像

一个大眼怪的概念(笑)

电视里投射出陈写的文词诗句,我可能又要花个两年才读懂

以及投影片投影,感觉回到大学时期的摄影作业检查…

Read More..
Top